这里是标题一h1占位文字
狗十三:大人期待的“懂事”,毁了多少孩子
“你看,这个孩子好懂事啊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、沉默、妥协呢?”
被禁了5年的电影《狗十三》,豆瓣点赞最多的一条影评。
少女李玩的成长经历里,有太多场景,真实、熟悉、令人似曾相识。
为了让好动爱玩的少女李玩收心,大人送了她一只狗,来分散她的精力。
李玩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个强塞的礼物,但是后来,她接受了——它给她带来了陪伴与安慰。
然而好景不长,她的狗不见了。
一开始,李玩是有些任性的,她不顾一切地想找回狗,遍寻不到,就郁郁寡欢,甚至在外买醉。
年迈的奶奶为了找她,在街上走丢了。
这触怒了孝顺的父亲。他用毒打,用最传统的棍棒教育,让李玩认错,逼她答应再也不去找狗。
“爱惹事。”
“欠教训。”
“打你都是为你好。”
李玩爸爸教训她时说的这些话,你可感到熟悉?
如果你没有,真实为你的幸运而高兴。
李玩接受了家人安排的第二只狗,并按他们期待的那样,假装它是走丢的那只。
但最后,第二只狗也在一系列的冲突中被送走。
这一次,她终于“长大”了,不再为失去狗而闹事,她懂事而顺从地陪父亲的朋友喝酒、若无其事吃下狗肉、也不再跟弟弟争吵。
而镜头另一边,我们来看李玩的父亲。
在家里,他对爷爷毕恭毕敬,爷爷一不高兴,他就会迁怒于女儿;奶奶为孙女走丢,被他一气之下暴打。
在社会打拼,他在合作伙伴面前圆融世故,可以毫不在意地让女儿和他一起在酒桌上敬酒,如大人般奉承客人。
因为他自己曾是个懂事的孩子、成熟的大人,自然而然地,他也在把女儿往这条路上走。
中国式家庭教育就是这样,沉浸于 “父母一味提要求,孩子一味要顺从”中,任何一种对新生活体验的追求,都不被尊重。
家长一味强行包揽,说是为孩子的人生负责任,但从不试图理解,沟通,然后让孩子说服自己,跟自己和解,默默完成自我成长。
我们本以为,大人应该是有最基本的是非标准,有规则意识,懂得平等和尊重的,但事实却是,他们是一群圆滑、虚伪、自以为是还精于算计的“怪兽家长”。
大人做了父母,孩子的成败就成了自己的成败,甚至他们可以忍受自己的失败,却不允许孩子失败。
他们没有“孩子是孩子,我们是我们”的边界意识;没有“人生真实活过,就不算失败”的教育理念。
孩子呢,在自由披上了阴霾后,他们还是自然而然地长大了。
好像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还无力改变,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看李玩这样的故事。
导演曹保平接受采访时说,“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长大,一切就好像自然的发生了,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,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。”
上一页
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