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返回顶部
亲子教育
人与树
山已阑珊的绿意招呼,水回应以清笛。
万物氤氲而生,我们和一花一木,
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。
被大地原生循环的优盘悉心的保存,
大地的母亲在这里,炊烟的起点也在这里。
每个人都有对土地的依恋和亲近,但鲜少有人愿意去了解大地的历史,了解每一棵树的成长。
比如植树的由来与历史,树木对于环境的生态价值以及中国历史上有关于植物的节庆。
稻乡渔歌印象 |爱家乡教育主题课程
稻乡渔歌营地依据营地资源,致力引导学员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;
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,自觉延续文化基因,增强民族自尊心、自信心和自豪感。
坚持引导学员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不忘本来、辩证取舍,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稻乡渔歌项目作为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,积极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化为行动,
引导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奉献自我,助力建设美丽乡村,推动乡村发展。
「稻乡营地」 是朗基集团投建,研学行业龙头世纪明德教育集团运营管理的青少年营地。
基于绿色种植空间和农业环境提供
创新自然研学教育。
通过系统专业趣味的课程链接自然与生活,
用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劳动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。

▼

自然收集
人与大地、大地与树木,同根同源。成为自然的一份子,让自己拥有一个与自然相通的名字。
使用大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体、非生命体为自己取一个名字,为孩子发放木质名牌,引导感受树皮、树龄与树的一生。
拾起一花一叶,选择收集喜爱的自然素材,
用贴画的方式展现在森林里感受到的画面与记忆,创作属于自己的“森林之歌”,为孩子心里的图画,勾勒出色彩。

/稻乡营地/ 大地艺术
尝试以另一种视角来解读大自然的语言,是使用植物来创作有趣的插画的初衷,
心底也产生出一种与万物同源的亲近感。
那些树叶,蕨类植物,花瓣,还有水草植物,在孩子们的手中,都能变成图画的素材。
植物拼贴画与木质文艺创作,
无数的叶片,花瓣组成的插画;
除了逼真外,还给人繁花似锦的感觉。

/稻乡营地/ 万物同源
在这片低泥洼里,总有人在默默劳作着,
他们已在这片泥洼地里,已与铁锹,与小树,与水桶,与土坡,与泥土,与汗水,与劳累,
相处的熟稔了。
扒开周围湿润的软土,把树苗围好,土地中又多了一株嫩绿的生命。
大家锄的锄,铲的铲,不分你我,热火朝天。
种树劳动体验,孩子们带着感恩与热忱,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,是孩子们对树苗的希望,
也是我们对于孩子的希望。

/稻乡营地/ 鲁班工匠
孔明锁,也叫八卦锁、鲁班锁,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。
也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,
(还有“别闷棍”“六子联芳”“莫奈何”
“难人木”等叫法。)
孔明锁相传由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班发明。不用钉子和绳子,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,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,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,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。
了解历史上中国伟大的木工匠作品及神奇的榫卯结构,学习鲁班锁、孔明锁的原理;
利用营地提供的材料做出自己的木质工艺品,
成为小小木工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