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标题一h1占位文字
研学日志:鸣沙山旁月牙侧
天未亮,天微凉。在北京时间五点半,身处敦煌的我们踏上了崭新的征程。尽管有的同学因为太过劳累,睡眼惺忪;尽管我们的早餐较为简陋,十分仓促,也都不能阻碍年轻的心追逐远方。
首先,我们来到了鸣沙山。鸣沙山高大雄伟,能够体现西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。大部分同学,与沙漠之舟——骆驼,进行了亲密接触。一批批驼队从山下缓缓上山,接连不断,仿佛一条镶嵌在沙漠中的金色丝带,横亘主山。何处传来驼铃声,声声敲心坎。在朝阳的照射下,一匹匹沙漠之舟宛如一尊尊塑像,向21世纪的人们再现着古老丝路的繁忙景象;也向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交出了满意的答卷。
不仅如此,我们还从中体会到了爱的力量。关老师和她女儿骑的骆驼一直在鸣叫,起初我们都无法理解。后来听一位牵驼人介绍,它不停地鸣叫是因为它的孩子被留在家里,它思念、担忧它的孩子。这向我们展现了亲情的力量。每个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喜欢,每一只骆驼也一样。每一支驼队是由五只骆驼前后牵成一条线的。而我们的队伍,从陈鑫岩同学乘坐的那只开始,便偏离了轨道,独辟一排。后来我才发现,原来是那只骆驼钟情于张昀轩同学背包上的小黄鸭。它的眼睛直勾勾的,好像有了前行的动力结束旅程后,善良的张昀轩特意把小黄鸭卸下来,拿在手里,去感谢带她游玩的骆驼兄弟。骆驼微微张开了嘴,它是在笑吧?
与此同时,没有选择骑骆驼的同学也一样收获满满。邓慈航同学拍摄了许多或壮丽或唯美的照片,大家一起向鸣沙山的最高处进发。此时,师生之间仿佛变成了挚友关系,大家在群里轮流为自己的班主任加油:“孙老师加油。”“欢迎张老师入队!”老师们也都玩的神采飞扬,仿佛抛却了一切烦恼,放飞自我。提到这,就不得不提最为欢乐的侯老师和董主任,他们延续了几天来一贯的活泼风格,带领同学们爬山,陪着同学们滑沙。山谷里飘荡的是我们的笑声,留下的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。
再说月牙泉,它的奇特,令所见者叹为观止。泉本常见,可存在于沙漠腹地,沙山脚下,却是天下奇观。由于盛行风向等原因,月牙泉千百年来未被黄沙扼杀。可她的生命,却也不是一帆风顺。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,月牙泉一度干涸,失去了沙漠明珠的风采。幸运的是,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挽救下,月牙泉有了现在的模样。由此可见,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。只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,才能留住绿水青山,收获金山银山。
天公作美,沙漠不晒。上午的旅行,告一段落。同学们再次乘车,向天下第一雄关——嘉峪关进发……
世纪明德丝绸之路研学营员:赵书平